中东的战火虽然远隔万里,却以血淋淋的现实,给全球上了一堂现代战争的实战课。今年6月,以色列联合美国突然出手,对伊朗数十处目标实施了精准打击。伊朗高层在初期表现出警觉不足,反应也显迟滞,开局就陷入被动,数度险象环生。
这场仗给中国带来的警示,绝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理论推演,而是如同一面血色镜子,清晰映照出潜在的风险。当前台海局势日益紧张,从伊朗的战场经验中汲取教训,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我们不能忘记这些战略教训,更不能有丝毫迟疑。
战备如常,懈怠即靶
今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发动了代号为“狮子的力量”的行动。超过200架F-35I、F-15I等先进战机同时升空,对伊朗境内超过100处目标展开空袭,首轮打击就投下了330多枚精确制导弹药。
与此同时,美军也紧随其后,启动了代号“午夜之锤”的行动。B-2轰炸机跨越大西洋飞行了37小时,向伊朗的福尔道和纳坦兹核设施投下了14枚巨型钻地弹GBU-57,每枚炸弹重达13吨。
战争的信号早已提前释放。美国曾将上万枚反无人机导弹从援乌物资中抽调,转运至中东地区,甚至引起了乌克兰领导人泽连斯基的公开不满。然而,伊朗虽然接收到了这些明确的信号,却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直到以色列的导弹真正从天而降,伊朗才猛然意识到,“开战”并非只是说说而已。现代战争的节奏极快,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如果不能将备战状态融入日常,敌人就会把毫无防备的一方当作“活靶子”。
伊朗在战争初期遭受的惨重损失,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准备不充分、警觉反应迟滞,以及行动过慢。这给中国敲响了警钟。
解放台湾,绝不是依靠口头上的争辩。它需要的是在火力全开之前,就已准备就绪的动员体系、情报体系、后勤体系和打击体系。这四套关键设备一旦完全打通并高效运转,才能确保“打一拳,就能让敌人爬不起来”。
伊朗所吃的这个大亏,中国绝不能重蹈覆辙。我们必须从中吸取教训,将备战视为常态。
主动出击,直捣中枢
这场中东冲突,外行人可能只看到表面的热闹,但内行却能从细枝末节中读出深意。伊朗在战争爆发前,是否有过“主动攻击”的机会?答案是肯定的,但从实际情况看,这种选择并不现实。
在战事爆发之前,伊朗确实可以考虑先发制人,攻击以色列的机场或导弹阵地。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伊朗并没有把握能够打得准、打得狠、打得快。它缺乏精准摧毁以色列空军基地的能力,更不用提有效拦截空中机动的导弹平台了。
一旦伊朗贸然动手,就等于为美国找到了充分的插手理由。届时,美以联手,伊朗将陷入两线被围攻的窘境。
反观中国在面对台海局势时,所具备的条件则截然不同。首先,中国拥有强大的远程打击能力和制空压制能力,这为采取主动行动提供了坚实基础。其次,美国并没有明确的条约义务要对台湾动用武力。
因此,中国如果选择“先敌而动”,那将是在一个更有胜算的战略窗口中做出的决策,而不是像伊朗那样,带着“赌徒式”的心态贸然起手。伊朗因为没敢主动出击,结果挨了打。
中国如果对此有所迟疑,那么未来“第一枪”的主动权可能就轮不到自己。这场中东战争清楚地说明,战争的主动权,绝不能指望敌人拱手相送,必须靠自己去争取和掌握。
今年6月13日至24日,伊朗发起了超过20轮的反击行动,代号“真实承诺-3”。这些反击主要以中程导弹和自杀无人机为主。在最高峰阶段,伊朗一夜之间发射了上百枚导弹,对以色列的地面设施造成了一定破坏。
然而,问题的症结在于:即使导弹数量再多,如果指挥链被切断,也无济于事。伊朗革命卫队多名高级指挥官在冲突中遭到定点清除,导致前线与后方的通信失灵,整体打击效率因此大幅下降。
这也带来了一个隐形的深刻教训:中国如果未来要解决台湾问题,必须将“打掉敌人指挥系统”作为第一波打击的核心目标。台军一旦失去指挥,群龙无首,自然会陷入混乱。
如果不能做到有效“断脑”,那么后面每一发炮弹,都可能打在空气里,无法发挥应有的战略效果。
严防渗透,全民动员
伊朗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自己人”出了问题。以色列的“长钉”导弹竟然出现在了伊朗防区的内圈位置,摩萨德特工甚至在战前几天就已潜入部署武器。这清楚地说明,伊朗的内部防线早就被敌人“啃穿”了。
对于中国而言,这绝不是一个遥远的故事,而是敲响的警钟。台湾问题的对抗,并非要等到热战真正开始才登上舞台,它早在信息战、认知战、情报战的层面就已经排兵布阵,全面展开。
美国已在台湾岛内进行了深度渗透,并通过台军系统、科技企业以及媒体舆论等多个渠道,进行了“全方位布点”。伊朗在这方面吃亏,正是因为其自身的情报系统形同虚设,漏洞百出。中国必须深刻吸取这一经验。
我们决不能让敌人,在真正打进防线之前,就已经“打进人心”,从内部瓦解我们的意志和防线。伊朗即使拥有数千枚中程导弹,也无法有效抵挡以色列特工“开门放狼”式的渗透。
同样,中国即便拥有再多的先进导弹,如果后方被敌人深度渗透,那么前方将面临孤军奋战的困境。因此,中国在战前的准备工作中,反情报体系必须被提升到“最前线”的位置,而不能仅仅被视为一个“附属项”。
此外,伊朗在战争期间的一个重要失误是宣传混乱,导致军民之间出现割裂。中国如果未来真正解决台湾问题,就必须让全社会进入“战时动员模式”。
这意味着舆论必须统一,信息必须统一,认知必须统一,指令也必须统一,形成一股强大的全民合力。
效费之战,技术制胜
这场战争还清晰地说明了一点:现代战争的胜利,不仅依靠拼命的决心和勇气,更关键的是依靠先进的技术。伊朗在反击中,通过使用相对便宜的导弹来消耗和拖住以色列昂贵的高价拦截弹。
这表明,战争也可以打一场“性价比战”。中国拥有强大且完善的军工体系,更应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成本可控”的高效打击体系。目标是用最少的钱,打掉对方最贵的装备。
这才是未来战争中最为致命的公式:用一元钱炸掉你一百万,我就赢了。
结语
伊朗用鲜血换来的教训,为中国提供了多维度的战略警示。这些警示涵盖了从日常战备、主动权争夺、内部安全防线构筑,到成本效益考量的方方面面。这些深刻的启示,无疑是中国在不久的将来解决台湾问题时,必须牢记的宝贵经验。
中国必须未雨绸缪,以更充分的准备、更精准的策略、更强大的军民凝聚力,确保在实现国家统一的伟大进程中,始终掌握绝对主动权,最终达成目标。
申请股票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