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关于科技金融赋能创新浙江建设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举措(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该文件详细阐述了浙江省为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浙江省计划通过强化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特别是加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合作,探索建立“科技企业培育板”。
《若干举措》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政策,支持杭州、宁波等地区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此举旨在加大与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的对接合作,探索建立“科技企业培育板”,高质量建设“专精特新”专板,并积极推荐优质四板企业通过公示审核和绿色通道机制申报新三板挂牌。通过完善股改规范、路演培训、投融资对接和上市培育孵化等服务功能,助力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转板上市。
扩大省级创投类基金规模
为了发展壮大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浙江省计划扩大省级创投类基金规模至200亿元以上,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三大科创高地。强调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原则,鼓励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地方政府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推动科技创新。预计到2027年,省级创投类基金规模将突破200亿元,这不仅有助于缓解科技型企业早期融资难题,也为这些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为了进一步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浙江省将持续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推动试点基金组建及项目落地增量扩面。目标是到2027年,落地基金总规模达到400亿元,以此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大科技信贷供给
在支持金融机构加大科技信贷供给方面,《若干举措》提出根据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提供创新有效的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构建多元化接力式科技信贷产品体系。目标是在2027年前实现全省科技贷款余额达4.8万亿元。这一目标的设定充分体现了浙江省对于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
优化科技金融服务生态
除了上述具体措施外,《若干举措》还特别强调了优化科技金融服务生态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增进跨境投融资便利程度等方面的努力。例如,“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政策”的运用,预计将吸引超过400亿元的资金进入本地市场,从而进一步增强浙江在全球范围内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浙江已有723家上市公司,板块总市值为80464亿元。
申请股票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